科技,让人类的生活更丰富多彩,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也让环境治理变得更精准有效。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例,随着智慧环保的成熟,设备实现数据化、信息化,蓝天保卫战科技的基石更加稳固。
打赢蓝天保卫战,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要充分发挥“科技治气”的作用。
5月9日凌晨,我国高分五号卫星成功发射,成为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不仅可动态反映我国大气污染状况,还能满足环境监测各方面的迫切需求。业内一致认为,这将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近年来,治霾、大气污染防治、保卫蓝天成为重要的环保工作之一,利好政策、财政资金支持、专项行动轮番上阵,旨在改善空气质量。随着行业政策标准的不断成熟、监管执法手段的日益完善、以及企业加速绿色转型,大气污染防治呼唤更多科技的助力。
于是,在大气污染防治中,我们频繁地看到科技的身影,国家也加大了科技研究的力度。为进一步推进科技支撑打赢蓝天保卫战,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召开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讨会,旨在“加强雾霾治理研究”。此外,国家还从科研队伍、治气技术工艺等方面入手,夯实科技基石。
与此同时,现阶段,很多省份都提升了保卫蓝天行动中的“科技成分”。如:面对今年年初的几次重污染天气,北京市都提前做出预报,并启动空气重污染预警。在这过程中,科技和大数据分析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权威媒体消息称,成都拟办“2018成都科技治霾峰会”,邀请业内专家学者、科研机构、企业代表,探讨如何强化科技支撑,为治霾开出新药方。浙江召开“蓝天保卫战 科技在行动”的主题会议,拉开全省“科技治气”的序幕。陕西省政府联合多部门建立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工作“部部省”会商机制等。
在蓝天保卫战战役中,要强化大气污染治理科技支撑,启动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业内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表示。眼下,环境治理已经走向“云端”,实现数据化、信息化,智慧环保发展日益成熟,科技治气则是行业的大趋势之一。
为改善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运输结构,精准锁定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实现源头减排,我们认为,可充分应用现代科技的创新。在污染监测环节,不再拘泥于传统监控方式,利用工业物联网技术、传感器等手段,建立污染源全面监测系统,覆盖大、中、小污染源。
在污染源基础研究方面,设立专门的研究机制,鼓励专家、学者、企业深入掌握污染源形成原理;在执行监管方面,相关部门设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可使用无人机助力执法。
在末端处理环节,创新污染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借助智能设备,使得前期监测、数据分析、中端治理走向一体化,整个治理过程精准又便捷。
我们认为,未来,当大数据、智能制造与环保深入融合,不止于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在环保行业的“魅力”将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