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新农村标准下,农村垃圾处理被提上日程。本文将浅谈何为农村垃圾,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农村垃圾处理技术以及国内外经典案例,我国面临的农村垃圾处理问题以及建议等内容。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乡建设进程加快和农村经济条件改善,农村也面临着多重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农村垃圾的污染。农村垃圾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民生活生产、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农村垃圾成分复杂,产量巨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阻碍了我国建设“美丽乡村”的进程,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农村环境处理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处理体系;到2020年,全国90%以上行政村的生活垃圾要得到有效处理。
一、农村垃圾的含义、分类及特点
1、农村垃圾的含义
农村垃圾(金明奎、朱明等社会学者对农村垃圾的定义)是指农村居民在生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综合废弃物,它不仅包括家畜粪便、厨余等有机物,卫生纸、玻璃、塑料、橡胶、金属等废品,还包括农药容器、灯泡、电池等有毒有害物。
目前,厨余、粪便、纸类、橡塑类等是农村垃圾的主要成分。首先,以瓜果、菜帮、菜叶等餐厨类垃圾为主的农村垃圾占垃圾总量的37.83%;其次,橡塑、玻璃、纸类、纺织和金属类等可回收垃圾含量占到垃圾总量30.66%;最后,以混泥土渣、燃料灰分、家禽粪便等灰土含量为主的农村垃圾占垃圾总量的26.49%。此外,电池、家用电灯等废品也不可忽视。
2、农村垃圾的分类
农村垃圾按其来源可分为农业生产型垃圾、农村生活垃圾和城乡转嫁型/乡镇企业垃圾三种。农业生产型垃圾具有成分复杂、类型多样、布局分散的特性,主要包括畜禽粪便垃圾和农作物秸秆废弃物等。农村生活垃圾通常指在日常生活或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活动产生的固体废物。城乡转嫁型/乡镇企业垃圾是指城市污染物流向农村/乡镇企业产生的固体废物污染。
3、农村垃圾的特点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产量、成分因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生活习惯、能源结构、季节、环境因素等有所变化。总体特点表现为:垃圾产生量和堆积量逐年增多,垃圾成分日趋复杂。与城市垃圾相比,农村垃圾面积广,产生源分散;人均生活垃圾产量偏低,清理过程简单,但垃圾收运难度大;虽户内外都有较高的消纳能力,但垃圾随意堆放现象非常严重。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促使加快农村垃圾成分变化发展,其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厨余垃圾相对减少,废旧家具及工业消费品、产品包装与应用材料(如纸、金属、玻璃)等可回收垃圾成分增多。
二、农村垃圾处理现状
1、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和基础设施
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垃圾处理经验和资金不足,处理技术五花八门,大部分地区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缺乏,仍未实现垃圾的集中收运和无害化处理,故农村垃圾根本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给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身体健康带来巨大隐患,影响新常态下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处理随意简单致使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排放量不断增长,据卫生部调查显示,农村垃圾产生量每人每天可达0.86公斤,年垃圾产生量可达3亿吨。但是由于农村环境长期以来缺乏管理,村民习惯于随地乱倒,致使大量的生产、生活垃圾存放于村头、公路边、田边以及沟渠里,农村被各种各样的垃圾包围着,形成了“垃圾中的村庄”,导致严重污染环境。农村垃圾一般由村内自行收集,垃圾的处理主要采取单纯填埋、临时堆放、随意倾倒、焚烧等处理方式,垃圾的循环利用率较低,且易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垃圾处理已成为目前建设新农村工作中一个急需解决的迫切问题。
3、部分农村地区开展垃圾处理实践性工作
环保部对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总结为“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是指农户首先将垃圾按照一定分类方法堆放、贮存,以村为单位将垃圾运输至乡镇垃圾中转站,乡镇环卫部门负责将垃圾集中运输至县级垃圾处理场地进行无害化处理。这一模式是目前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垃圾处理方式,但由于环保意识薄弱等主客观因素,给依据此模式处理农村垃圾的各级政府带来很大压力。
目前,全国已有部分地区陆续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实践性和探索性工作,例如,湖南省长沙县果园镇拥有全国首个农村环保合作社。果园镇的垃圾一般分为三类: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利用垃圾和有毒有害不可降解垃圾。可堆肥垃圾由村、组保洁员督促农户丢入垃圾池中进行堆沤,待发酵后再还田处理;可回收利用垃圾以及有毒有害不可降解垃圾,由村保洁员以政府指导价到农户家上门收购。由于成果明显,果园镇的分类处理模式在长沙县得到全面推广,如今,长沙县每个镇都有农村合作社,建立起了“分户收集、分户处理、村民自治、政府补贴、合作社运行”的垃圾处理模式,实现了城乡垃圾处理全覆盖。
三、农村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技术
1、农村垃圾分类收集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预处置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从1996年首都施行垃圾分类以来,全国陆续有各大城市和部分农村加入垃圾分类试点的行列。目前,我国垃圾分类主要是按照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或者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来进行分类的,各个地区试点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分类的类型和具体分类的细节,也就是说要真正实现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必须结合当地的生活习惯和资源回收系统制定分类细则,配备专门的收运工具,建立分类存储设施,对收运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发动专业人员引导农民。总之,垃圾分类的方法要科学,可操作性要强,才能真正实现资源化、减量化的目标。
2、农村垃圾处理技术
环保部发布的《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指出:“对无法纳入城镇垃圾处理系统的农村生活垃圾,应选择经济、适用、安全的处理处置技术,在分类收集基础上,采用无机垃圾填埋处理、有机垃圾堆肥处理等技术”。目前国内广泛采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有填埋、堆肥、焚烧等,这三种主要垃圾处理方式的比例因地理环境、垃圾成分、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区别。
(1)填埋技术
目前,填埋法是我国农村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填埋是利用工程手段,采取防渗、铺平、压实、覆盖等措施将垃圾埋入地下,经过长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垃圾达到稳定状态,将垃圾压实减容至最小,并对气体、渗沥液、蝇虫等进行治理,最终对填埋场封场覆盖,从而将垃圾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使整个过程对公众卫生安全及环境均无危害的一种土地处理垃圾方法。
传统的填埋主要采用厌氧方式,在填埋场稳定化的过程中,由于基本未采取任何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导致渗滤液和填埋气直接排入环境,严重威胁着农村生态环境的健康和饮用水的安全。因此,现阶段符合我国国情的厌氧–好氧的处理技术应运而生。准好氧填埋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应用广泛,我国现有工程实例还不是很多,但通过已有实例表明采用准好氧填埋技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垃圾降解较快,堆体稳定快,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相当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堆肥技术
堆肥是农村生活处理易腐有机垃圾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堆肥技术是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生活垃圾中有机组分达到稳定化的处理技术。即将生活垃圾堆放在特定的容器内,在缺氧或供氧的状况下,通过微生物自然发酵升温降解有机物,实现垃圾无害化。堆肥按有氧状态可分为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厌氧堆肥与好氧堆肥相比较,单位质量的有机质降解产生的能力较少,且厌氧堆肥通常容易发出臭味,因此目前好氧堆肥应用更广泛。堆肥技术工艺简单,适合于易腐有机质较高的垃圾处理,可实现垃圾资源化,且投资较单纯的垃圾填埋、焚烧技术都低。
堆肥技术在欧美起步较早,目前已经达到工业化应用的水平,堆肥产品能作为有机肥增强土壤肥力,因此,堆肥是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最有前景的发展方向。对于目前国内混合收集的垃圾而言,采用分选堆肥技术处理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推广应用的难度较大。但是,堆肥技术是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措施,应加大力度改善前期的垃圾收集、分类等设施和技术,同时不断的发展新型的堆肥技术,提高堆肥的利用效率。
(3)焚烧技术
焚烧处理是一种深度氧化的化学过程,在高温火焰的作用下,焚烧设备内的生活垃圾经过烘干、引燃、焚烧3个阶段将其转化为残渣和气体(CO2、SO2等),可经济有效地实现垃圾减量化(燃烧后垃圾的体积可减少80%——95%)和无害化(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在焚烧过程中因高温而被有效破坏)。现行的焚烧技术要求有机固体废弃物的低位热值大于4127kJ?kg−1、含水率≤54%、可燃物含量≥22%。焚烧具有技术占地小,处理时间短等优点,不仅可以大大减容,可回收利用热能。但该处理方法技术要求高,运行成本高,但由于热值不够,需要添加助燃剂,同时燃烧过程会产生二恶英,严重污染环境。
国外的垃圾普遍采用了分类收集的方式,进入焚烧厂的成分相对简单,热值高,水分含量低,所以多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垃圾。然而在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中主要是厨余类生活垃圾、塑料、废纸等,混合收运的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含量高达60%,且含水率较高,热值一般都达不到标准,需要添加燃料助燃,提高了处理成本,同时,垃圾成分复杂,尾气处理难度和污染控制成本增高。随着垃圾焚烧行业的不断成熟,各项利好政策不断发布,垃圾焚烧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据统计,从2014年至今,新中标焚烧项目数量在100座以上,市场增长惊人。目前国内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主要有2大流派:机械炉排炉和流化床。投产的生活垃圾焚烧厂炉排等关键部件多数依靠进口,近几年焚烧设备的国产化率也在不断上升。由于我国生活垃圾成分复杂,缺乏有效的分类收集,热值不高,虽然焚烧发电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但总比重仍然较低,若能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可大大提高焚烧效率。
四、农村垃圾不良处理的危害
1、占用土地损害地表
目前由于垃圾处理水平和技术的限制,农村垃圾处理主要采取就地堆放、填埋、焚烧等方式,所以很多垃圾就会占用大面积土地,影响工农业生产,破坏地表植被,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进而导致粮食减产,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污染土壤、水体、大气
垃圾是一种成份复杂的混合物。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中,一些固体废弃物垃圾填埋后会降低土壤的肥力和活力;另一些固体废弃物在风和水流等外力的作用下汇入河流会污染水源,造成农村淡水资源的短缺。此外,垃圾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污染空气。
3、严重破坏农村生态环境
农村垃圾中持久性的有机污物在环境中难以降解,这类废弃物进入水体或者深入土壤中,将会严重影响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健康,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
4、危害人体健康
固体废弃物中所含有的有毒物质和病原体,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疾病,甚至造成大多数地区蚊蝇滋生,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条件,进而威胁村民的健康。
五、国内外农村垃圾处理典型案例
1、国内典型案例
(1)云南洱海垃圾处理案例:云南洱海采取强制执行垃圾分类的方式,将垃圾分为四类: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按照“农户–垃圾收集员–垃圾中转站–废品回收网络”的模式进行回收、循环利用;不可回收垃圾运送至中转站后,对可燃垃圾部分直接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焚烧处理,不可燃烧部分统一运送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处理;餐厨垃圾由垃圾收集员统一转送至垃圾中转站后在指定地点进行堆肥处理;有害垃圾由县环保局指导镇(乡)按环保要求统一收集后运送至指定地进行无害化处理。
(2)浙江农村垃圾处理案例:浙江省垃圾分类处理目前做得非常好。浙江宁波北仓区牌门村将垃圾分为食物垃圾和非食物垃圾两大类,村民将食物垃圾倒入一个带密封盖的小桶内,再由保洁员集中到由村统一建设的生态堆肥装置内进行厌氧处理;而非食物垃圾则采取就地分拣处理,再由保洁员定时运到村集中堆放场进行分类,可回收垃圾卖给回收公司、固形物作为建筑道路填充物铺垫镇坞、有害废弃物则单独集中处理。
2、国外典型案例
(1)美国:垃圾公司深入乡村
美国农村的垃圾处理,一般由规模不大的家庭公司来承担。公司的员工也是农民,他们开着小垃圾车,到各家各户收取垃圾,同时也收取一定费用。美国的西雅图市政府规定:每月每户居民运走四桶垃圾,需交纳13.25美元的费用,每增加一桶垃圾,加收费用9美元。这一规定实施以后,西雅图市的垃圾量一下减少了25%以上。虽然美国的农民住得分散,但是,垃圾公司会深入到每个乡村的每个角落。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带轮子的垃圾箱,居民每天早晨送到公路边,由专车带走分类垃圾。
(2)欧盟:随意乱倒垃圾是犯罪
在欧盟的一些村庄里,张贴着“随意乱倒垃圾是犯罪,此类行为将记录在案”的告示。而同样,如果地方政府不能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垃圾收集的服务或不按分区规划管理新住宅的开发,也将受到农村社区居民的起诉。欧盟所有农村社区生活垃圾都由市政当局集中收集和处理。垃圾箱和垃圾收集处理的费用由地方政府征收的房地产税及其他税收支付。一般农民家中有两个不同颜色的垃圾箱,一个装有机垃圾,另一个装无机垃圾。收取垃圾时,工作人员如果发现没有按规则对垃圾进行分类,或把不适当的东西放到垃圾箱里,将会拒绝收集这些垃圾箱甚至给予罚款。
六、农村垃圾处理面临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农村垃圾处理缺乏完善的垃圾处理法律法规和运作机制,呈现出处理主体个体化分散化,技术水平低,处理简单随意,环境污染严重等特点。很多政策性法规在农村还没有引起村民的关心,同时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往往不能得到较好地贯彻和落实,无法对农村垃圾回收管理给予统一、有效的制度指导和保障。同时环境保护是一项慢性的工程,在没有制度硬性保障的前提下,基层干部更多的倾向于出政绩见效快的项目,因此法律法规并没有得到认真贯彻和执行,农村垃圾处理问题还未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2、垃圾收集和处置系统不完善
我国农村垃圾的堆放方式中随意堆放占36.72%,收集堆放占63.28%。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缺少固定的垃圾堆放设施和专门的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系统,垃圾没有得到分类收集和统一处理。目前大部分农村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仍是简单转移填埋、临时堆放焚烧和随意倾倒。部分村镇有定点收集池或坑,然而垃圾清运和处理设施较简易,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3、处理资金投入不足
在城乡二元结构当中,政府往往重城市而轻农村。以往,我国政府为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把注意力集中到城市的污染治理,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危害认识不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污染物的减少与环保资金投入量存在着很大的正比关系。农村垃圾污染问题的解决,需要投入大量的环保资金。在中国,除了少数发达地区有少许环保资金投入外,绝大多数地区农村环保资金投入基本为空白,在欠发达地区农村环保资金的投入更是可想而知,能申请到的村镇率不足10%,无法全面、彻底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问题。
4、垃圾污染防治和处理技术支撑薄弱
一方面,我国农村面积大、人口多,相对的环保科技投入就显得过于分散,农村垃圾污染防治和处理技术缺乏科学的研究基础,现在的农村环境保护多是直接套用城市环境保护的技术体系和管理办法,不符合农村实际,未能形成适合我国农村特点的处理技术体系或模式。另一方面,目前针对农村垃圾处理相关技术的研究较少,现大量运用于实践中的技术主要有卫生填埋技术、堆肥技术、焚烧技术等。然而,传统填埋方式已不堪重负,而焚烧方式作为西方社会已经成熟运行的主流处理模式,但不适合中国垃圾分类严重不充分的现实基础且垃圾焚烧所排放危害物对人体的不利影响不可逆转。
5、农民的整体环保意识差
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农民的积极配合。但是村民的卫生意识较为落后、环保意识较为淡薄、价值观念滞后、生态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足,给垃圾治理带来了难度。
七、农村垃圾处理的对策建议
根据我国农村的垃圾成分及经济状况,遵循因地制宜、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以垃圾处理中的减量化、资源化作为重心,无害化为基础,将避免产生垃圾放在首位,其次是能源回收和废品循环利用,最后才是垃圾的末端处理。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制度保障
推动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有序进行,应从立法上完善,着重加强地方性立法,力争使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因此需要严格立法,建立治理农村垃圾污染的相关法律法规,在监管和惩罚力度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应措施,填补农村垃圾处理监管法律上的空白,各乡镇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推动农村垃圾处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2、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管理体系
我国部分农村已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试点,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进行管理。首先,对垃圾进行源头分类收集,提取可回收资源,其他垃圾根据理化性质进行分类处理;然后,以村为单位将垃圾运输至乡镇垃圾中转站贮存;最后,乡镇环卫部门负责将垃圾集中运输至县级垃圾处理场地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可以大大降低进入填埋场的垃圾量,延长了填埋场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对土壤的污染。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管理体系,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加强资金管理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城市较落后,县乡等地方财力有限,不具备支撑农村垃圾处理的能力。要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有赖于上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因此建议中央政府主导,省、市两级政府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经费标准。同时严格资金管理,避免地方政府中饱私囊,把农村的垃圾处理专项资金全部或部分挪用,造成农村垃圾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
4、着力研究垃圾污染防治和处理技术,推广合适的处理方法
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垃圾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加强新工艺,如太阳能生物集成技术、蚯蚓堆肥法、垃圾衍生燃料法、气化熔融处理技术等研究。加强垃圾填埋及焚烧的预处理,通过分选、破碎、压实等手段减少垃圾的数量和容积。完善填埋、堆肥、焚烧3种基本垃圾处理工艺,在此基础上,推出各种垃圾综合处理方案的系统规划决策模式或模型。这些新技术为治理农村垃圾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 但在适用性和实效性方面仍有待深入的探讨和进一步的测定。
针对当前垃圾处理技术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农村垃圾处理技术的选择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技术成熟可靠;二是处理设施简单;三是投资省钱;四是运行维护方便;五是运行费用低。在农村以上五点均具备的一个处理方式之一就是:沼气发酵。沼气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安全、卫生、价廉、热效率高的气体燃料。沼气发酵是以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等作为主要原料,在密闭厌氧的条件下经降解,最后变成甲烷为主、多种成分混合的可燃气体。沼气产生的废渣是优质农家肥,可以施入农田,沼液经各种细菌作用可形成多种无害化营养物质,可作为养猪、养鱼的饲料。沼气发酵实现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值得在农村广泛推广。
5、加强分类收集处理宣传力度,对村民进行科普教育
垃圾管理与处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社会活动的最终主体是人,强调人人参与,因此公众的广泛参与应是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应该在村内加强分类收集处理宣传力度,对村民垃圾分类知识进行普及,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引导村民源头分类,将可回收资源自行整理变卖,其他垃圾分类处理,选择最佳资源化利用途径。
八、结语
农村垃圾问题的处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特别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垃圾问题愈加突出。为使农村生态环境及农民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不但需要各有关部门的重视,还应尽快建立适合农村垃圾收集处置系统,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倡导垃圾全过程管理,从源头开始实行垃圾减量化;增强村民环保意识并自觉参与到生活垃圾的管理活动中来,做好建设美丽乡村的环境保护工作,更好地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