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业园发展现状
2000年以来,由于受到环境压力和国际环保新思潮的影响,全球掀起了建设生态园区的热潮,中国同样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经济和环境“双赢”的一个重要举措,在全国范围内,对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进行诸多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
图表1:主要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演变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前瞻经济学人APP
此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成为解决工业园区环境问题,实现转型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政府多个部门亦从多角度积极推进园区的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2013年以来,中央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中,均明确指出与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相关的内容,凸显了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对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
图表2:政府部门推进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举措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前瞻经济学人APP
在政府大力推动下,生态工业园建设明显加快。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截至2017年我国批准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园区名单45个,批准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园区共有48个。与此同时,我国生态工业园形成了三种发展模式,即企业主导型、产业关联型及改造重构型。
图表3: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前瞻经济学人APP
另外,目前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由政府、市场和企业三个方面共同推进,实践层面可分为企业、产业集群、园区和社会四个层面。不过,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未来还需及时解决,否则将影响生态工业园区的长远发展。
图表4:生态工业园实践层面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前瞻经济学人APP
图表5:生态工业园发展问题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前瞻经济学人APP
生态工业园未来趋势
根据上述发展现状,中国生态工业园的发展趋势大致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第一,循环化趋势。生态工业园要遵循“资源-产品-利用-回收-生产-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使不同企业之间形成互换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
第二,环保化趋势。从物质资源的采购、生产、消费到回收再利用等整个物质循环过程都要求实现清洁化和无害化,以保护环境为园区的起码职责。
第三,信息化趋势。为了实现生态工业园的科学管理,必须建立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系统,如对外信息发布系统、内部OA 系统、电子商务应用系统、数据交换系统以及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等。
第四,效益化趋势。生态工业园的存在和发展意味着对社会承担更多的环境责任并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因此国家政府部门必须从资金、财政、金融、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相应扶持,以保证园区企业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共赢,协同发展。
第五,法制化趋势。生态工业园的发展需要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政策手段、舆论手段等予以保障其良性运行,如发展生态工业园的政策法规体系、技术标准支撑体系、行政监管体系等,使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进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第六,人文化趋势。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是物质的生态化处理和人们的精神生态化洗礼的过程。只有在精神层面实现生态化改造,园区建设者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意识、生态思维、生态行为、生态道德、生态价值观等,才能用生态的思想和文化指导园区的经营发展。
第七,品牌化趋势。强化园区品牌管理意识和生态立园、诚信立园、品牌立园的经营理念,是园区做大做强的重要保证。创建国际品牌、国家品牌、行业品牌是每个生态工业园区的共同目标。
第八,国际化趋势。生态工业园的发展规模、生态指标等应与国际接轨,符合国际标准和人类发展需要,应得到全社会的认同和参与。
第九,城乡一体化趋势。生态工业园的发展必将打破地域的限制,实现区域、城市、乡村等不同层次的生态工业园的联动和互动,在资源、交通、劳动力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推动生态工业园的整体协调、快速同步发展,进而推动城乡经济、文化、教育等一体化发展。
第十,多元化趋势。随着生态工业园的不断发展,各种物质、劳动力、技术等得到不断的利用和整合,必将带动其他生态产业的发展与融合。如生态工业园与生态农业园、生态林业园、生态渔业园等生态园区的有机结合,实现资源、能源、信息等生产要素的相互利用和集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