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平均每年发生200多起不同程度的城市内涝灾害,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正常生活秩序,也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北京的“7•21”特大暴雨还历历在目,武汉作为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双试点城市,2015年就开始投入资金开展城市供排水系统改造,但是2016年6月的一场暴雨仍然导致全市14人死亡1人失踪,经济损失达22亿元,中心城区最高峰时共有162处渍水点……
水是生命之源,城市供排水作为确保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能够实现的重要环节,在保供水、抓节水、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方面,距离平衡充分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水务时代,供排水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不仅要保证人们能看到的水体景观达到水清、草绿、湖明亮的美好感观,还要关注看不到的地下管网的建设,使城市的脉络更畅通更康健。
供排水行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水业市场化改革20周年。经过20年的发展,供排水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显着的成果: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的供排水管道长度分别达到了75.7万公里和57.7万公里,几乎每年都以高于5%的速度在增长。十二五期间,我国加大城乡供水工程建设力度,五年新增供水能力380亿立方米,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得到一定提高。自2015年国家部署海绵城市及综合管廊试点工作以来,已有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以及25个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在按规划完善城市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然而一方面是飞速增长的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另一方面则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没有被满足的尴尬:随着城市用水量的增加和供水设施的老化,供水能力严重不足,各地不断出现爆管停水事件;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硬化地面越来越多,再加上排水管网建设标准低,管道口径小,城市蓄排水能力受限,暴雨看海景象屡见不鲜……
2016年12月,郑州市郑东新区由于城市供水管网供水能力不足,启用一条闲置2年未经充分清洗的原水干管反向输水导致自来水“浑黄”,10人被问责;2017年1月份和2月份,临沂市30万吨西线DN1600供水主管道两次爆管,临沂主城区2次大面积停水,直接经济损失355.28万;2018年刚刚过去2个月,重庆、成都、贵州等多地被报道因供水管道爆管导致停水。据中国水网报道,仅管道漏失即导致每年流失自来水7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一年漏掉一个太湖,足够1亿城市人口使用。因供水管网老化、陈旧导致的供水安全事件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
供水安全事件频发,排水隐患也不容小觑。据统计,2000年以来,平均每年发生200多起不同程度的城市内涝灾害,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正常生活秩序,也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北京的“7•21”特大暴雨还历历在目,武汉作为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双试点城市,2015年就开始投入资金开展城市供排水系统改造,但是2016年6月的一场暴雨仍然导致全市14人死亡1人失踪,经济损失达22亿元,中心城区最高峰时共有162处渍水点……一系列城市内涝事件揭示着城市排水系统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痛。
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除了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各地区降水差异大的客观原因之外,也有很多需要人们努力去平衡去充分发展的方面:第一,备用水源地建设不充分,水利部专家曾经指出,中国有一半以上的城市基本是单一水源,水源一旦衰竭或遭污染,城市就会瘫痪。第二,供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老旧,标准相对滞后,缺乏系统规划设计与统筹协调管理。
供排水行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因
建设备用水源投资大,维护成本高。对一个城市来说,建设备用水源涉及总体规划设计、居民及污染企业的动迁、水源地保护区划定等很多方面,需要动用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有些地方宁愿抱着侥幸心理,押宝不会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一些距离城市较近的尚未开发的水源地,因为土地增值等原因先后转为城市建设用地,这使得水源地只能到更远地方寻找。如果找到的水源地距离城市过远,还会使得建设工程投资过高,维护管理难度更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引水工程所用管道多为地下敷设,传统的开挖施工方式涉及地上附着物的拆改、恢复等工作,因拆迁补偿、施工环境污染等问题施工经常受阻;非开挖的方式对施工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可能会使成本增大,一系列不确定因素最后经常导致工期进展缓慢,供水保障工程无法及时投入使用。有的地方即使建立了备用水源地,经常因为水体污染、水量不足、疏于管理等种种原因,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重地上轻地下”的发展理念制约了城市供排水系统的良性循环,城市供排水管网长期“带病”运行。由于历史原因,城乡供排水事业的发展明显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再加上供排水管网的隐蔽性特征,在城镇道路交通、景观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日益加大的大环境下,城镇供排水管网的投资却进展缓慢,部分供排水管网由于超期服役,经常出现爆裂、泄露等安全事件。在供水管网方面,尤其是老城区和乡镇原来按城镇或农村饮水标准铺设的老铁管、水泥管、塑料管等已年久失修,有很多地区甚至还在使用服务期限超过50年、材质落后的管网。由于管网老化、安装不规范、供水主干管口径偏小、管网质量差,导致漏损现象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甚至经常出现爆管事件,不能完全满足用户正常供水的需求。在排水系统方面,因城镇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工作滞后,多数城乡排水系统很不完善,雨污合流和渗漏淤堵现象严重。甚至有些地方还在沿用多年以前的排污沟渠,雨污无法分流。部分区域在城镇道路建设时,存在重市政道路建设轻排水管网铺设的思想,导致排水管网在设计、建设时存在局限性,没有充分考虑城镇未来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部分排水管网由于超期服役,经常出现渗水漏水淤积堵塞现象,如果遇到降水量较多的时期,就会严重积水或发生崩漏,污染城镇环境,给居民群众生活和出行带来不便。
供排水管网管理方法和技术较为传统和落后,多数地区还是以人工方式管理为主。传统的供排水管网监控主要是靠值班人员周期性巡检,人工成本高,也会留下许多人为因素,存在安全风险。目前供排水管网主要存在建设规划前瞻性不足、管网权属分散、基础资料不全;地下管线空间位置不明确,数据不准确,管控能力不足;信息化能力弱,无法实现对管网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等问题。
人民的幸福感源于不断提升的生活品质和生存体验,马路拉链、城市内涝等问题已经成为大部分城市管理者和城市人民的一块“心病”。作为城市规划设计者、建设者,如何通过源源不断的创新让人民的幸福感增强?
如何使城市供排水管网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根据中国水网整理的国内外城市供排水系统资料,德国法国日本以及我国的香港在建设被誉为“城市良心”的地下排水管网方面有值得借鉴之处。德国的大城市每年投入到下水道系统的预算都在上亿欧元,维护费用在每公里年均5000欧元左右。德国水务部门的闭路电视系统负责对地下管道进行24小时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现问题会及时进行维修。法国巴黎的下水道长达2400公里,约有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清淤系统由电脑控制,还有专门针对雨季塞纳河水的“涨水站”及安全阀,以及暴雨时用于保证排水效果的路边下水道等等。在巴黎,如果你不小心把钥匙或贵重的戒指掉进了下水道,有可能根据地漏位置把东西找回来——下水道里会标注街道和门牌号码。日本东京地区的地下排水系统主要是为了避免受到台风雨水灾害的侵袭而建设的。在东京,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会通过各种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边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积排放管道,最终通过大支流排入大海;其余地域的雨水,会随着每栋建筑的排水系统进入公共排雨管,再随下水道系统的净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我国香港的排水管道采用“大管”疏导,排水标准能够预防200年一遇的洪水。事实上,直到上世纪90年代,香港还曾发生多次严重水浸事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全面解决雨水排放问题,特区政府在1996年开展了“雨水排放系统整体计划”,发布了较高的防洪标准:市区干渠系统排水标准为防200年一遇洪水,市区支渠系统和主要乡郊集水区防洪区为50年一遇,乡村排水系统为20年一遇。
为了更好地从治水、用水向惜水、亲水转变,实现人水共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水安全、水生态工作的开展,全面加强供排水管网建设与改造。《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提高城镇供排水、防涝、雨水收集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制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标准和技术导则。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建立合理的收费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和运营地下综合管廊。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建设海绵城市,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缓解雨洪内涝压力,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六大目标,八项重点任务,其中提到将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洪、供水骨干工程网络……增强水利支撑和保障能力,到2020年,全国新增供水能力270亿立方米。《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老旧管网改造,实施小区海绵化改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提高智能化监控管理水平,确保管廊安全运行。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强排涝管网、地下综合管廊等建设,水利在建投资规模达到1万亿元。
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等与供排水行业密切相关的市场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据E20研究院测算,保守估计,2020年海绵城市整体的市场空间可达1万亿-1.8万亿;至2020年,我国城市管网市场规模将达到6.7万亿。E20数据中心统计的财政部第四批PPP示范项目中,水务类项目共115个,其中市政供排水类项目50个,占到了将近一半的比例,市政供排水项目投资总额约265亿元。
面对利好的政策,火热的市场,各市场参与方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规划、设计、投资、施工建设、运营管理方面出发,切实解决地下管网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现状?一个城市就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城市健康不仅仅是地上建筑的鳞次栉比、光鲜亮丽,还应更多的关注地下生态。地下管网就如同城市的“血脉”,网状的血脉该如何布局才能达到城市生态健康的要求,是实现血脉连通,大小均衡,智慧感知还是维持最低标准?相信这一系列的问题,值得各方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