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良好的气象因素以及“人努力”的双重推动下,北京和华北地区的大气环境发生巨大的转变。虽然相对国家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对比2016年的数据,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包括冬季取暖季,帝都的蓝天白云也是常客。
2017年包括冬季取暖季,身在帝都的小伙伴已经对“蓝天白云”习以为常,不再认为其“遥不可及”或是“难得一见”。其实,不仅仅是首都,不少华北地区也明显感觉到环境质量的变化。所以,这场蓝天保卫战的结果是我们胜利了吗?
首先,来看看北京、山东、河北等省市公布2017年全年的环境质量监控数据。
北京:PM2.5年平均浓度为58μg/m3,较上年同比下降20.5%;较2013年的90μg/m3下降32μg/m3,降幅达到35.6%;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8μg/m3、46μg/m3、84μg/m3,较2016年同比分别下降20.0%、4.2%、8.7%;优良天数226天,比2016年增加28天;重污染日23天,比2016年减少16天。
山东:PM2.5平均浓度为57μg/m3,同比改善13.6%;PM10平均浓度为106μg/m3,同比改善11.7%;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24μg/m3,同比改善31.4%;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为37μg/m3,同比改善2.6%;优良天数平均为275.4天,同比增加26.5天,增加了10.6%;重污染天数平均为14.9天,同比减少8.2天。
河北:PM2.5平均浓度为65μg/m3,比2013年的108μg/m3下降39.8%;SO2、NO2、PM10、PM2.5分别较2016年下降63.5%、7.8%、38.4%、39.8%;优良天数平均为202天,比2016年减少5天,比2013年增加73天;重污染日29天,比2016年减少4天,比2013年减少51天。
虽然相对国家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对比2016年的数据,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其次,辽宁省环保厅和山西阳泉市环保厅监测数据表示,2017年供暖季以来,环境质量同比好转,主要污染物浓度同比大幅下降。
辽宁:从2017年11月1日供暖至今,辽宁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86%,四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同比大幅下降。其中PM2.5降幅最大,平均浓度为38μg/m3,同比下降41.5%; PM10平均浓度为71μg/m3,同比下降26.8%;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31μg/m3,氮氧化物平均浓度为33μg/m3,同比分别下降38.0%和17.5%。
山西阳泉市:2017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空气质量情况是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5.9%,除平定县同比持平外,其余县区均同比下降。市区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9.6%,各县区均同比下降。市区未发生重污染天气,开发区重污染天气为3天,其余县区均未发生重污染天气。
目前看来,2017年的蓝天保卫战,胜利的曙光在望。为啥今年北京和华北地区的大气环境有如此巨大的转变呢,抛开自然因素,人为起到关键因素有哪些呢?
环保督察
2017年,中国刮起了一场环保“风暴”,中央环保督察已经实现了对31个省份的全覆盖,问责人数超过1万人。特别是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3月出台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要多措并举强化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全面降低区域污染排放负荷。4月,环保部从全国5600名执法人员,对“2+26”城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强化督查,被称作“史上规模最大的环保督查”。8月,环保部办公厅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切实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12月,环保部等10部委和京津冀及周边六省市已经启动了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打出系列组合拳以及强化督查、巡查等六个配套方案。
根据环保部发布的环保督查情况,“散乱污”企业问题严重突出,其数量大涉及面积广,且大多都存在违法生产、超标排放、未安装任何污染治理措施,对环境危害极大。因此,对大气污染有针对性防治,“散乱污”治理被作为其主要任务之一。
据之前报告,截止6月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8个城市核查出“散乱污”企业17.6万家,环保部要求,对无法升级改造达标排放的企业,9月底前一律关闭。随后,还有针对“散乱污”企业治理力度不断在加码。然而,一些地方为了达到环保政策目标要求,或对“散乱污”理解有所偏颇,在治理过程中存在“一刀切”现象,引来不少争议。甚至,还出现环保执法导致物价上涨等多种说法。
针对如何处理环保与经济的平衡发展,环保部表示自己从不要求“一刀切”,环保督查的结果是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但同时经济发展没有受到影响。反对部分地方平时疏于监管让违法企业长期存在的不作为,同时也反对地方政府在环保检查的督查下采取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做法。
煤改气
相较于往年,对百姓而言今年最大的改变莫过于“全城轰动”的煤改气方案。推行“煤改气”的初衷是由于京津冀每年散煤消费量占总使用量的10%,然而污染物排放贡献值却超过50%。散煤多用于中小锅炉燃料及农村取暖,且农村取暖用煤量占散煤消费量的27%,尤其是北方地区。因此,各部委及地方纷纷推进清洁采暖行动,拟以电代煤、以气代煤,淘汰燃煤锅炉及散煤,在京津冀地区形成一大片禁煤区。不过,该方案早起由于快速推进,天然气供应不足、学校煤改气未完成供暖延迟等报道的出现,质疑此项措施的合理性。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环保部发布了特急文件,要求进入供暖季,凡属没有完工的项目及地区,继续沿用过去的燃煤取暖方式及其他替代方式,已经完工的项目及地区,必须确保气源、电源稳定供应及价格稳定,并且表示工业用电在必要时必须为民用让路。
12月,发改委等十部委共同发布《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 年)》,规划提出,坚持清洁替代,减少大气污染物。到2021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力争5年时间左右,基本实现雾霾严重化城市地区的散煤供暖清洁化。
2017年大气污染治理行动实施成效限制,但环保部表示仍与人民群众的期盼有所差距。部分地区部分时段环境空气质量超标问题仍然突出;区域进展不平衡,部分省份工作相对滞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运输结构尚未转变,污染排放量较大等问题还有待解决。2018年将继续高压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