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环保新闻 >
打赢蓝天保卫战要推进科技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在环境保护领域,尤其是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科技创新无疑是精准治污的有力支撑。目前,我国大气污染治理采取了哪些科技创新举措?下一阶段,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本报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

  对话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

  采访人:本报记者郭婷

  

 

  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

  为改善空气质量,我国采取了哪些科技创新举措?

  实施煤炭总量控制,推进国家减排工程,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采暖系统煤改清洁能源

  中国环境报:今年是“大气十条”第一阶段收官之年。从“大气十条”实施至今,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成效显着。请问,为改善空气质量,我国采取了哪些科技创新举措?

  郝吉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保有量也在快速增长。这几方面发展是一个同时并举的过程,必然引发比较复杂的环境问题。应对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在国际上没有直接可以借鉴的经验,因此,需要靠创新举措来解决。这其中,科技创新是重要的一方面。

  一是通过实施煤炭总量控制、产业结构调整来加快减排速度。2013年前,我国煤炭消费量在10年间翻了一番。“大气十条”提出在重点区域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全国煤炭消费总量从2013年的42亿吨下降至2016年约38亿吨;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由67.4%下降至62.0%。可以说,能源结构调整助推了污染减排。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最突出的是钢铁产能。过去几年,我国压减了1亿多吨钢铁过剩产能,2016年就压缩了钢铁过剩产能6000万吨。前不久,在德国召开了一次有关钢铁过剩产能处理的会议,我国为调节钢铁产能,重新安排20.1万钢铁工人就业。这些数据都说明,通过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了环境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改善环境问题的需求促进了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用环境来优化产业,促进产业的发展。

  二是推进国家减排工程。2005年开始,我国大规模推进减排工程建设。“十一五”时期把二氧化硫列为国家总量控制减排指标,“十二五”时期又把氮氧化物列入减排指标,这就从国家层面推进大量环保设施的建设。到2015年,我国燃煤脱硫机组装机容量占煤电总装机的99%,脱硝机组装机容量占火电总装机的92%,脱硫烧结机面积占烧结机的88%,脱硝水泥熟料产能占总产能的92%,脱硝平板玻璃生产线占总产能的57%。

  三是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2015年开始,我国大规模推进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后,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限值分别比国家排放标准降低83%、50%和67%,达到天然气电厂排放水平。目前,全国50%以上机组完成改造,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体系。

  四是推进采暖系统煤改清洁能源。发改、能源、环保、住建、财政等多部门共同推动北方地区清洁采暖工作,“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我国的污染物排放,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空气污染主要来自燃煤、烧秸秆,这实际是历史延续下来的落后的生活方式造成的。通过改善空气质量、改善历史遗留下来的能源结构,可以使上亿的农村人口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促进农村的能源革命。在治理大气污染的过程中,使人民生活水平实现跨越式改善,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人认为困难重重:国家能不能有这么多天然气?煤改气工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不能完成?农村能不能负担得起这个费用?这些问题实际上不能说是阻碍我国农民生活走向变革、走向富裕的障碍。关于用气量的问题,主要是不平衡的问题。比如,解决城市和农村供气平衡的问题,城市供暖可以降低两三度,省出更多天然气支持农村能源改革;解决工业用气和民生用气的平衡问题,工业用气给生活用气让路。煤改气工程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为近期工作重点,2017年预计完成400万户,京津冀建成1万平方公里禁煤区。实际上,目前已经完成改造了420万户。

  五是建立重污染天气应对技术体系。我国建立了预测预报—决策会商—预警发布—应急响应—跟踪评估—预案修订等全流程的重污染天气应对技术体系,在秋冬季重污染应对中有效降低了污染峰值浓度。今年10月~12月,京津冀地区一共出现了8次重污染过程,每次都提前预报,提前采取行动。这是系统的、国家层面的科学技术支撑,有力提升了重污染应急能力。

  六是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联合攻关。我国利用两年半左右时间,集中优秀科研团队,构建立体观测、实验室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综合研究系统,识别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来源和主要成因,回应社会关切,建成综合科学决策支持系统,支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决策和精准施策。过去,针对电力行业的环保措施比较多,现在对一些非电力行业,如钢铁、水泥、玻璃、化工等行业都要推进污染减排技术创新。当前,我国对大气污染治理的科技支撑力度比任何时候都大。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了一个联合的重大研究计划,提供4亿元研究大气污染成因和对健康的影响。“十三五”期间,科技部推出了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专项,以24.76亿元的巨资推动治理技术、监测、人体健康影响、监管措施等方面的研究。今年还启动了总理基金项目,推动大气重污染的成因与治理的科技攻关。

  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什么?

  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开发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先进设备

  中国环境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请问,下一阶段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郝吉明:实施“大气十条”成效显着,但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从污染源方面看,一是燃煤排放仍然是主要问题。火电厂燃煤问题已经初步解决,但是燃煤锅炉、工业用煤、居民用煤等污染问题还没解决。二是控制我国机动车污染仍然需要新的举措。一方面,机动车保有量逐渐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物流业迅速发展,重型柴油车运输比例越来越大。除此之外,船舶、航空运输污染也呈增长趋势。三是非电行业,如钢铁、建材、化工、有色冶金等都是高污染行业。目前实现了燃煤行业的超低排放,非电行业污染排放控制还需加强。四是农村大气污染治理需要加强。比如刚才提到的燃煤散烧和秸秆焚烧问题。还有大规模的畜禽养殖和使用化肥,已经成为氨排放的主要来源。再如农业机械的污染,农用拖拉机、运输机等,污染程度也是比较高的。

人才招聘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版权说明
版权所有:山东省工业环保促进会 Copyright(c)2015 TOPLI Wallcoverrings..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东路成城大厦A座12层
联系电话:0531-88938161 邮箱:hyb@sdpaiep.org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