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省开全国先河,启动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将环境质量考核“上收一级”、污染源管理“下放一级”。这项环保“大动作”,避免了可能的行政干预,将环境监测数据“水分”初步拧干,显着提高了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公信力,并在国家层面推行。在改革的基础上,为调动地方党委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4年,我省又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17市从此开始了“你追我赶”的大气治理“赛跑”模式,赢来了社会公众的热情呼声。
这只是山东环保亮点工作的一个缩影。
“如果用定性的话来说,现在,全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趋势已初步确立,环境守法的态势正在形成,环境管理的措施日趋多元。”省环保厅厅长王安德如是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山东省委、省政府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环保作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把“生态环境优”作为加快发展经济文化强省的核心目标之一。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
无借口,不推脱,山东以壮士断腕的信心和决心,坚决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持久战,齐鲁大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山东新图景徐徐展开——
用制度守护绿水青山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对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引领和保障作用。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发布实施,构建起较完备的环境保护制度框架,为生态山东建设“保驾护航”。
十八大以来,我省组织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山东省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职责(试行)》《山东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山东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等一系列改革文件,初步构建起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率先开展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实施《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建设了全省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探索开展山东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并在全国率先出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山东省环境保护约谈办法》《山东省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稳步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和流域环境管理“五个统一”改革试点,目前,经中编办、环保部备案同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垂改实施方案。积极开展涉环保项目“邻避”问题防范与化解试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建设项目环评改革试点、第二轮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完成了火电、造纸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核发599个排污许可证,在全国排第一位。我省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的做法,被中央深改组以专题信息印发全国。
用底线红线扞卫碧水蓝天
7月22日,全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动员大会召开
——坚决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持久战
——还人民群众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8月2日,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视频会议召开
——坚持科学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坚决打赢环境整治攻坚战
9月27日,全省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电视会议召开
——全省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奋力克难攻坚
——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
动员大会,攻坚行动……仅2017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就召开十几次会议,全省动员、扎实推进、强力攻坚。
督查督导,明查暗访……省委、省政府组织督查组,对气代煤电代煤工程等进行现场督查;省人大、省政协、省委统战部、省政府参事室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政府参事等对气代煤电代煤工程进行明查暗访。
调度检查,督办通报……对全省水、气、自然保护区和环境监管4大类28大项55小项的攻坚工作台账,实行一天一调度,一周一通报,一月一检查,建立起了以天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年的督办调度机制。
……
山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绷紧环境保护这根弦,强化底线红线意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钉钉子”精神,转变作风、求真务实、一抓到底。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加大问责力度,不负责就问责,不担当就挪位,以严格的责任追究倒逼工作落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有力推动了生态山东美丽山东建设。
大气污染防治全方位推进。启动实施山东跨越八年的治霾规划,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的组织领导、政策法规、监督管理、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等工作体系。从信息公开、干部考核、项目限批、生态补偿等方面形成了空气质量逐年改善的约束性机制,特别是2014年,省委组织部调整优化了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分值提高至150分,并首次将pm2.5浓度现状及改善率纳入其中。省政府成立了省会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作小组,并将7个通道城市纳入其中管理,推动建立了区域内9个城市协同治污、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三项联防联控机制。
系统提升水污染防治成果。按照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河海兼顾原则,组织系统推进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出台省政府落实“水十条”实施方案和评估办法,以及重要饮用水水源、南水北调水质保障等4个专项计划,组织17市制定实施“水十条”工作方案和78个控制单元水体达标方案。制定实施《山东省水污染防治综合督导方案》,深化工业水污染防治,巩固“十小”企业工作成果,推动“十大”重点行业专项整治,179家省级以上集聚区中177家已完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90%以上已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并与环保部门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