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应对雨水最好的办法就是“小雨蓄起来,中雨排出去,大雨别成灾”。因此,“海绵城市”应运而生。所谓“海绵城市”,即通过“渗、滞、蓄、用、排”等技术,使得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随着城市的水泥建筑不断增多,大量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被占用,导致我国很多城市出现“雨季一来,城市看海”的局面。新城新区的规划建设如何避免重走老路?专家指出,建设海绵城市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大雨必涝”“雨停即旱”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通病。这不仅给居民的出行造成不便,还对整个城市水环境造成破坏,对城市发展和居民安全造成严重危害。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城新区建设不断提速,如何解决城市内涝、供水、污染等一系列水管理问题,已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头等大事。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镇水务与工程研究分院院长张全表示,大量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被占用,是导致内涝、水污染等问题的根本原因,而建设海绵城市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抓手。
让城市更接近自然
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海绵城市的核心是解决城市水的管理问题,包括水环境、水安全、水文化等。具体来说,涉及城市内涝、黑臭水体、环境污染等与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家卓介绍,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可以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遇到降雨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地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张全说。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镇水务与工程研究分院副总工程师任希岩表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共有30个城市参与海绵城市试点,并在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这得益于我国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高度重视。早在2015年开始进行海绵城市试点之前,我国已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推进海绵城市试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任希岩说。
“不要将海绵城市想得过于复杂,它并不是多么昂贵的‘奢侈品’,而是可以让城市居民更接近自然的惠民工程。”张全表示,增加街边绿地、排水管道扩容等都是海绵城市改造的一部分,海绵城市建设没有“高大上”的技术,而是更贴近百姓的生活。
让市民参与其中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让群众成为参与者才能更好地推进
无论是新城新区还是老城区,建设海绵城市都是为了实现“小雨不湿鞋、大雨不积水、环境更优美、功能更齐全”4个目标。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雨过天晴,坑洼不平的路面会产生积水,甚至出现内涝。但很多经过海绵城市建设的地区,只要雨停了,路面基本不会有积水存留,居民出行会更加便捷。此外,北方的一些地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清洁马路、洗车等,既节约用水,还向人们传递了绿色生活的理念。”张全表示,通过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不仅可以让新城新区的发展少走弯路,还可以让居民对所在城市更有归属感。
以民为本是我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初心。据介绍,四川遂宁在推行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部分居民开始并不认同,认为是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不支持改造工作。但随着工程完工,路面积水、水污染等问题被解决了,绿地、绿植等景观增多了,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质疑声也不见了,甚至有居民主动要求改造。
王家卓认为,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新城新区建设要吸取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经验教训,通过建设海绵城市,从一开始就考虑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内涝、减轻城市水污染。他表示,针对内涝问题,新城新区建设要从山水林田湖的保护入手,保护好低洼地,控制好场地竖向,加强雨水源头减排,同时通过加强管网建设,结合末端蓄排,减少城市看海的频率;针对水污染问题,新城新区可以通过源头面源污染控制、中途雨污分流、末端系统治理等手段,提升城市水体环境质量。
“新城新区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要让公众参与进来,把原本旁观的群众变为参与者,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例如,通过对广场进行海绵系统改造,使得下完雨后广场不积水了,跳舞的空间有了,跳广场舞的大妈肯定举双手赞成。”任希岩表示,新城新区建设海绵城市还应以自然为主,实现水的自然渗透、自然积蓄,使城市生态多样性得到改善。
让规划统领全局
要提前合理划定山水林田湖的空间格局,为水留出出路和积存空间
目前,我国大部分海绵城市试点是新旧结合,既有老城区改造,也有新城新区建设。“新城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是以目标为导向,旧城区的海绵城市改造是以问题为导向,二者之间存在着共性,也有很多不一样的路径和模式。”王家卓表示,在新城新区开工建设前就要设定好目标,避免出现“新瓶装旧酒”的情况。
对于新城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受访专家均表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系统、全面、科学的城市规划方案来统领全局,做到规划引领。哪些地方该开发,哪些地方该保护,要在规划中写清楚、说明白;要提前合理划定山水林田湖的空间格局,为水留出出路和积存空间;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以及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同时,及时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加强对城市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自然形态的保护和恢复,禁止填湖造地、截弯取直、河道硬化等破坏水生态环境的建设行为;恢复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