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向各市下发《关于印发山东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的通知》,对生态补偿资金系数再作调整。
数据显示,2016年,山东省财政共发放生态补偿资金2.72亿元。山东省各市也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针对本地的生态补偿办法,以激励所辖县区的大气环境治理。
山东省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生态补偿金不仅是钱的问题,更是一种激励。每季度及时公布,在公众压力下,区域之间会相互影响,从而撬动环境治理。”
当前,从国家到地方都在不断加大环保资金投入,为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了保障,也增强了治污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目前仍存在生态环保资金使用效益偏低等问题。那么,如何发挥生态补偿金等环保专项资金在补齐环境质量短板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应该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健全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相关专项资金的管理。借鉴《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有关部门可以进一步出台相关的专项管理办法。重点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跟踪、监督、考核。同时,建立相关的奖惩及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对挪用、变相使用等问题的查处力度。此外,还要建立相关的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要加强对资金的统筹和整合。当前,环保资金到了基层有时会出现种类多、数额小、使用零散等特点,导致资金办不了事、成了“烫手山芋”。地方有关部门在制定生态环保资金预算的过程中,要增强预算的系统性和统筹性,合理确定专项资金的种类、额度及使用范围。此外,在资金的使用上,要结合实际将类似的专项资金进行合理整合,提高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化零为整。
三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后续监督。当前,在生态环保资金使用方面存在重前期申报使用、轻后续跟踪监督的问题,对使用资金的工程、项目或者相关活动的生态环保效益欠缺必要监督。在这方面,要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加强专项资金使用效果的跟踪、督查、评估和考核,把项目的使用、运行和维护,资金取得的生态环境效益等作为重点监督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