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能源车规模快速增长,应用总量突破10万辆,除了政策利好带来的吸引力,遍布上海的充电桩也为有意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车主解决了最重要的难题。据悉,上海市的桩车比为1:1.7,而到2020年,全市充电桩运营服务规模将超过21万个,满足26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服务需求。
上海市车辆登记部门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2016年,上海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10.27万辆,仅2016年共上牌新能源汽车45060辆,在全国率先成为新能源汽车应用总量逾10万辆的城市。
上海新能源车规模的快速增长,不仅有赖于其免费上牌、多级购车补贴等利好,更得益于充电桩问题的有效解决。
扩建充电桩,打掉“拦路虎”
近年来,上海的充电桩建设持续提速。2015年,上海市累计推广应用各类新能源车5.8万辆左右,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2.17万个,桩车比约1:2.7;2016年上海市累计推广应用各类新能源车超过10万辆,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约5.4万个,桩车比提高至1:1.7。
充电桩问题一直是困扰新能源车推广的“拦路虎”。上海的做法是遵循“自(专)用为主、公用为辅,快慢结合、分类落实”的原则,逐步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以住宅小区慢充为主、办公场所快慢结合的自(专)用充电设施为主体,以公共停车场、道路停车位、独立充电站等公用充电设施为辅的充电服务网络。其中,公共充电桩在过去一年中发展最快。
去年年初,上海把“新建4000个公共充电桩”列入当年市政府实事工程。仅用8个月时间,上海就完成新建公共充电桩4400个,是年度计划的110%。
导航软件搜索公共充电桩,多种方式进行充电支付
充电难是不少新能源车车主遭遇的现实问题。一位车主坦言,他2011年之所以决定尝鲜购买纯电动汽车,是因为单位有充电的条件,充一次可以满足上下班通勤的需求。但周末去其他地方,还是会开汽油车,因为当时公共充电桩不多。
令他高兴的是,近两年,打开导航软件搜索“充电桩”,就能在小区、工作单位附近找到好几个充电场所。而他所住的小区内,如今私人专用充电桩都有四五个了。
上海交通大学的刘老师也是充电桩建设的受益者。刘老师家住闵行,平时工作地点在徐汇校区,由于没有产权车位,小区物业不同意给他安装充电桩。在工作日的早上,他开车到学校通过公共充电桩充电。“慢充3个半小时就基本充满了,能满足每天往返52公里上班的需求。一两天后,续航里程低于100公里时,就再去充一次。”刘老师说。
上海交大徐汇充电站位于校园操场的地下停车场内,是校企合作建设的大型公共充电站,有两个快充终端和68个慢充终端。自去年6月15日上线运营以来,吸引了很多新能源车主前来充电。
这家充电站运营公司人员介绍说,他们的充电站可兼容市面上所有主流电动车型。根据车型不同,慢充需要4小时~5小时;快充仅需1个小时就能充满。充电电费为每度0.641元,充电服务费为每度0.55元,车主可以通过APP、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充电,可使用银联、微信、支付宝等多种方式支付。
目前,上海市正在建设统一的充电设施服务平台,市民通过一款手机APP,就可以查询到不同公司安装的公共充电桩信息。
扩大充电桩运营规模,满足发展需求
据悉,为了迎接新能源车快速推广时代的到来,上海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市充电桩运营服务规模将超过21万个,基本满足26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服务需求。
其中,公务、租赁、私人小客车自、专用充电桩不少于17.5万个,满足用户基本充电需求;公共充电桩不少于2.8万个(公共充电站不少于130个),满足用户临时补电需求;公交、物流、环卫、客车专用充电桩不少于7700个,建成有充电功能的公交停车场68座,满足行业基本充电需求。
原则上,新建住宅充电泊位,应按照总停车位100%建设或预留安装条件。对于已建地块,鼓励物业联合充电设施建设运营商根据实际需求建设充电设施。对于小区内可能出现的一桩多车情况,鼓励通过充电泊位分时共享等方式,满足多辆新能源乘用车的充电需求。对部分建设条件困难的居住区,应积极在周边1公里范围内发展公共充电设施,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