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投入巨资治理环境,没想环保PPP项目中标的却都是一些建筑企业,环保企业只能给他们打打工。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永清集团董事长刘正军表示,现在专业化环保公司参与不了环境治理项目的问题非常突出,很多项目都被大型国企、建筑企业中标了,而不是由专业的公司来干专业的活。“环保公司是给环境治病的,一个人病了,谁到医院愿意找一个不专业的大夫来看呢?”他说。“环保企业是给环境‘治病’的。环境问题非常复杂,应该通过建立比较好的制度,让专业公司来干专业的活。就好比人生病了谁不愿意找专业医生看病呢?”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永清集团董事长刘正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环保产业“野蛮人”现象比较突出,很多跨界资本纷纷进入环保领域,低价竞争令行业秩序混乱,导致专业化环保企业参与不了环境治理项目。
两会召开之际,刘正军携手E20环境平台举办媒体见面会,发布了由E20环境平台携手碧水源、永清环保、膜天膜、绿创声学、九章环境、北京绿景行等120家环保企业推出的20项建议,直击当前环境产业的20个“痛点”。
E20研究院调查显示,环保类PPP项目中,国有企业占比达72%,民营企业仅占28%。很多环保PPP项目的中标企业都是建筑施工类企业,而非专业化环保企业,这可能导致环境治理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比如在黑臭河道治理方面,非专业公司虽然在施工方面比较擅长,但是在与自然和生态的结合上存在偏差。”北京绿景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彬说。
刘正军多次拿“医院”比喻环保产业。“比如北京协和医院水平很高,没有若干年的积淀,就不可能具备如此高的专业素养。现在一些以前从事建筑等传统行业的企业和金融资本纷纷进入,而环保产业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不仅是土方施工这么简单。”刘正军说,施工过程中如何通过规划、设计体现生态、环保理念,需要专业素质和队伍。“要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防止缺乏专业资质的公司或投机资金进入。”
“之所以出现专业化公司参与不了环境治理项目的现象,主要是体制问题造成的。”北京绿创声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鹏明说,由于目前资源大多掌握在政府和大型国有企业手中,会造成“病人给自己开药方”的情况;甚至工程招标流于形式,“钱是我的,项目也是我的。事先说好了由你中标,但项目必须包给我新成立的一家公司。”姜鹏明说。很多环保PPP项目对民营企业设置了很高的门槛,使得当前火热的PPP成为大型国企的盛宴。
本次两会,刘正军带来了探索“区域环境整体服务模式”的议案。“如果把区域整体作为一个系统,委托一家真正有实力的专业化公司‘打包’解决区域内环境问题,要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干各的更有效率。”刘正军举例说,从2012年开始,永清环保在江西省新余市开展“区域环境合同服务”,这几年运行效果非常明显。
针对很多环保企业提出山水林田湖保护修复工作、流域治理中,各地方、各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等问题,E20研究院执行院长王立章表示,中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应该从生态文明的高度俯瞰环保产业。当前环境治理工作呈现条块分割和碎片化状态,应通过资源整合,使环境治理走向专业化、生态化、系统化,才能真正服务好生态文明建设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