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将全面设点,建设大气、水、土壤、声、辐射、污染源、生态状况等7大监测网络,到2020年,基本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并提升监测网络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截至目前,我省大气、水、土壤、声、污染源等环境监测网络已基本建成,全省共设置大气点位328个、水点位1350个、土壤点位1793个、噪声点位3120个、污染源4360个。”省环保厅副厅长董秀娟介绍。
按照我省最新出台的《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除对上述5大网络进行进一步完善提升外,在辐射环境监测方面,我省将在核电厂周边陆域及海域、市县级城市建成区、重点流域、重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等开展辐射环境质量监测,逐步开展自动监测。生态状况监测方面,则将建立天地一体化的生态遥感监测系统,开展生态系统监测,加强无人机遥感监测和地面生态监测,实现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动态监控。
提升自动预警能力是下一步我省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的一大重要任务。董秀娟介绍,我省将建设全省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提高全省空气质量预报和污染预警水平,强化污染源追踪与解析。加强主要河流、湖泊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等水质监测与预报预警。同时,加强对土壤中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的污染物的监测,提高辐射自动监测预警能力。
此外,我省将严密监控企业污染排放,建立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排放自动监测监视系统,提高污染物超标排放、在线监测设备运行异常等信息追踪、捕获与报警能力和企业排污状况智能化监控水平。
通过完善全省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监测和评估结果,将为考核问责各级政府落实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等职责任务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