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季即将来临,山东省打响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第一炮。
山东环保厅日前印发《进一步加强省会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提出,每年11月至次年1月,济南、淄博、德州、聊城、滨州5市水泥、铸造、砖瓦窑行,除承担居民供暖、协同处置城市垃圾和危险废物等保民生任务的生产线外,全部停产;钢铁行业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实行停产;对燃煤发电机组(含自备电厂)未达到超低排放标准限值的,除承担居民供暖任务的机组外,全部停产。
有关专家认为,冬季停产“一箭双雕”,既能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又在一定程度上呼应去产能政策,有利于消化过剩产能。
出于治理污染方面的考虑推行停产,可以“顺便”消化过剩产能,可谓一石二鸟。而山东作为今年第一个出台冬季停产政策的省份,说明对冬季大气污染高度重视,且去产能压力较大。预计接下来其他省市会出台类似措施,如重污染省份河南、山西等。
山东省煤炭局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山东省今年已关停煤矿52处、产能1335万吨。其中,永久性关闭退出煤矿49处、产能1117万吨。
1至8月份山东省原煤产量同比下降约12%,期末库存同比下降42.5%;在商品煤销售收入同比下降7%的市场形势下,山东省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23%,实现利润近9亿元,同比减亏260%以上。
据了解,去年山东省煤炭产量约为1.44亿吨,位居全国第五位。根据山东省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的实施方案,山东省“十三五”时期将关退煤矿114处、化解产能6460万吨。
钢铁方面,山东省计划从2016年开始,利用5年时间总体压减产能生铁970万吨、粗钢15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