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通知公告 >
贵州出台加快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意见

 清镇市标准化养殖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促进全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贵州省委、省政府近日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意见。意见主要内容如下:

 

  坚持发展思路,坚定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方向

 

  意见明确,贵州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要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上做文章。始终坚持走突出特色、集聚集约、绿色生态、增效增收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路子。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在现代农业上下功夫。始终立足贵州山区土地、气候和生态优势,开发山地资源,念好“山字经”,种出“摇钱树”,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山地农业上下功夫。始终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新”的发展理念,做强主导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在特色农业上下功夫。始终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努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努力提升产品品质价值,在高效农业上下功夫。

  到2020年,全省粮食总产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超过10000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超过2000亿元;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3%。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完善,生产经营方式不断优化,农业结构更加合理,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特色优势农产品品质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显着增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初步形成以山地、生态、精品为特色的现代高效农业。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意见提出,贵州加快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要在稳定发展粮油烟产业的基础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经济作物占种植业的比重,提高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的比重。

 

 

  一是做强主导产业。重点做大基地规模,提高生产水平,延长产业链条,做强9大类主导产业。

  粮食产业:落实和完善好粮食生产的激励政策,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生产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力争每3—5年使粮食主推品种更换一轮,继续实施粮增工程和高产创建,加快粮食绿色增产模式的攻关和推广,推进马铃薯主食化,使粮食年总产量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确保农村人口粮食基本自给、食物供求总量基本平衡。

  生态畜牧业:每年新增人工种草面积80万亩,保有面积达到1000万亩,推进草畜配套,提高牛羊比重。打造年出栏肉牛50头以上的家庭牧场5000个,年出栏肉羊100只以上家庭牧场1万个,年出栏肉鸡10万只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0个,新增建设存栏奶牛10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个,存栏羊50—100万只的养羊大县15—20个。到2020年,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230万吨、23万吨和8万吨,力争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

  茶叶产业:重点建设20个20万亩以上的茶叶主产县、250个万亩以上核心乡镇、100个万亩专业村,建成国内面积第一、产量第一、质量安全第一的茶叶原料基地。到2020年,茶园面积稳定在700万亩以上,年产优质茶叶40万吨以上,实现产值600亿元以上。

  蔬菜产业:提高蔬菜商品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水平,建成万亩以上蔬菜基地20个以上,把贵州建成全国辣椒产销中心、南方夏秋蔬菜基地、全国特色食用菌基地。到2020年,蔬菜种植面积2000万亩,产量3400万吨,实现产值1200亿元。

  烟草产业:每年种植烟叶250万亩左右,生产收购烟叶600万担左右,重点打造120个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创建80个烟农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全省烟叶生产专业化综合服务面积达200万亩以上,培育职业烟农4万户。到2020年,全省烟农种烟总收入达到90亿元以上。全面完成遵义、贵定、铜仁卷烟厂异地技术改造,加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力度,不断丰富和完善“贵烟”品牌技术和产品体系。到2020年,力争省内市场销售卷烟153万箱(其中“贵烟”80万箱),单箱销售收入3.8万元。


 

 

  马铃薯产业:建设以黔西北高海拔地区为主的种薯基地,力争把威宁县建设成南方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抓好黔南、黔东南贵阳至广州高速铁路、厦蓉高速公路沿线及铜仁、黔西南、遵义、安顺部分低海拔地区的早熟菜用型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1100万亩,鲜薯产量1500万吨以上,实现产值300亿元。

  精品果业:重点发展火龙果、猕猴桃、刺梨、葡萄、蓝莓,打造全国最大火龙果基地。到2020年,果园面积700万亩,水果总产量350万吨,实现产值160亿元。

  中药材产业:重点开发种植石斛、半夏、太子参、金银花等18个地道特色中药材,在乌当区、修文县、遵义县、正安县等38个重点县打造规范种植及良种繁育基地。到2020年,全省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及人工种植的中药材面积达到600万亩,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

  核桃产业:利用25度以上坡耕地、疏林地、迹地等,推进实施核桃产业扶贫工程。到2020年,建成核桃生产基地1500万亩,带动农户400万户以上,产值达到200亿元。

  二是做优特色产业。以附加值高的农产品为重点,抓好品种、品质、品牌建设,提高全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特色食粮:重点抓好优质稻米、薏苡、荞麦等产业,建成全国最大的薏苡种植加工基地和销售集散地,南方重要的荞麦种植加工基地。到2020年,优质稻种植面积300万亩,产量150万吨,产值100亿元;薏苡种植面积100万亩,产量30万吨,加工量44万吨,产值130亿元;荞麦种植面积100万亩,产量15万吨,综合产值15亿元。

  油料产业:稳定发展油菜和花生,积极推广优质高产高油新品种,推广油菜免耕直播和全程机械化等轻简化栽培技术,提高种植效益。全省油料种植面积稳定在880万亩左右,其中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780万亩;油料总产量达到100万吨,其中油菜籽产量90万吨。

  特色养殖业:重点支持香猪、三穗鸭、绿壳蛋鸡特色养殖发展,到2020年,年存栏分别达200万头、1000万羽、5000万羽。

  特色渔业:到2020年,水产品产量达到47万吨,产值107亿元。鳟鱼、鲑鱼等冷水鱼及大鲵产量、产值位居全国前列。

  林业特色经济:在适宜区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到2020年,面积达到400万亩以上,实现年产茶油12万吨以上,产值100亿元以上。

  三是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以城市郊区、农业园区、旅游景区及交通干道沿线为重点,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贵州特色的旅游村寨,发展休闲观光体验农业。到2020年,实现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从业人员达到300万人,年接待1.5亿人次,旅游收入1000亿元。

  四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面落实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各项政策,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险、分级、包装、运销等,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重点抓好规模种养殖农产品 的精深加工,培育一批省级农产品加工试点示范企业。到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全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增加到800个以上,年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0%。

 

  突出质量建设,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省

 

  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工作要求,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是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充分利用和发挥我省生态、气候和资源优势,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申报农产品认证,加快提升“三品一标”产品比重。到2020年,全省“三品一标”认证登记3300个以上,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200个、绿色食品300个、有机认证农产品80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70个,有机种植和野生采集面积达到150万亩,有机加工企业达到120个以上。“三品一标”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比重达60%以上。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制定符合山地农业生产特点的生产技术规程,加快研究制定我省重点产业农产品品质认定的省级标准,努力争取成为国家标准。推进标准化的实施与示范,大规模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活动,扩大标准化种植、养殖规模。严格控肥、控药、控添加剂,积极推广安全、高效、实用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和绿色生产技术。

  三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完善省、市、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体系,逐步向村级延伸。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管理,建立覆盖全过程的最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实现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收储运环节全链条监管。到2020年,实现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全覆盖,实现全省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工作基本覆盖。推进农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生产记录档案、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农产品质量标识、质量追溯、“黑名单”等制度。严格实行农产品安全责任追究制,严厉惩处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四是加强资源和生态保护。积极开展以生态恢复重建、土壤修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循环经济模式推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以及乡村环境整治等内容为主的生态农业美丽乡村建设。严格畜禽养殖准入审批,大力推广生物工程、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和秸秆养畜,积极发展以畜禽粪便、秸秆、食用菌废菌棒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的商品有机肥。科学划定养殖水域,到2020年,完成全省万亩以上水面养殖水域规划,持证养殖达到90%以上。加强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保护,积极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防止农业面源污染。

  意见还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基础等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人才招聘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版权说明
版权所有:山东省工业环保促进会 Copyright(c)2015 TOPLI Wallcoverrings..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东路成城大厦A座12层
联系电话:0531-88938161 邮箱:hyb@sdpaiep.org 站长统计